来源:www.chinaredweb.com 发布时间:2019-11-29 浏览次数:1599
袁和祥做客人文新讲座演绎“免费教育”与“自由人”的意义
清华新闻网12月2日(记者Yan Bo)11月27日下午在礼堂,东吴大学高级教授、香港比较文学学会会长袁赫翔先生参加了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为400多名师生带来了“自由教育的意义是什么自由”的教育、思想自由和真正的自由人讲座。
<> > >
袁和祥做客新人文讲座。
袁先生首先提到了杜威的办学思想:在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有入学的自由和权利,没有教育的门槛;每个人都受教育是公民社会形成的基本条件。杜威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学习潜力,这是可以激发的。
20世纪60年代,随着苏联卫星发射,美国大学教育的方向逐渐由全人教育转向专业教育。公民教育受到功利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侵蚀和挤压。一些预言家开始重新思考大学教育的目的,甚至是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厄尔。你必须小心,不要让美国成为一个高度工业化和军事化的国家。
袁和祥强调,通识教育应该是对大学思想的一种继承,就是在自己在美国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塑造个性,释放思想。他以美国东部的麻省理工学院和美国西部的加州理工学院为例,指出虽然这两所大学都是高度专业化的科技大学,但麻省理工学院已经使世界著名的加州理工学院文艺复兴时期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也被广泛接受。赞美和赞美。因此,一所好大学必须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袁先生最后说,大学的自由教育是大学生学会掌握独特思维和表达方式的过程;自由意味着思想的解放和人格的提升,这意味着自律和社会责任。开放视野,反思能力和自由思考是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一个真正自由的人知道可以做什么,为什么他能做到,做不了什么,为什么他不能做到,他不仅需要知道如何,而且还知道为什么这是大学的目的免费教育。
在审问会上,袁鹤良就特殊关系,文化认同和社会责任等问题与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本讲座是清华大学新人文系列讲座(14)的“文明与价值”第21讲。由国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外语系副主任曹力教授主持和评论。
人们链接:
袁和祥,谢东升,台湾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教授,苏州大学高级客座教授。台湾苏州大学文学学士,美国加利福尼亚西方文学硕士,西方研究国际研究所博士。他曾在明尼苏达州英语系和威斯康星大学任教。之后,他担任台湾大学政治学,中正大学客座教授,中正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文学与语言研究中心主任,学院院长。人文科学系,香港中文大学英语系教授,文学系系主任,中国文化研究所比较文学组。团队负责人,亚洲研究部学术部副主任,香港比较文学协会创始会长兼主席。 2000年,他获得台湾苏州大学杰出校友奖。